一城一味,看舌尖上的山东手造。变化的是城市,不变的是味道。
2022-04-14 23:26 来源: 本地小助手
原标题:一城一味,看舌尖上的山东手造。变化的是城市,不变的是味道。
一城一味,看舌尖上的山东手造。变化的是城市,不变的是味道。
山东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吗,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情怀,一种文化。或是古老厚重的历史沉淀,或是摩登时尚的朝气蓬勃,那些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与记忆。
此次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除了各地精美的手造艺术品,还有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城市味道”。这些“城市味道”,哪一个可以悦动你的味蕾?
淄博:周村烧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考证,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山东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buyfishingproducts.com,就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
明朝中叶,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山东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山东大酥烧饼。清朝光绪年间,山东周村郭姓烧饼老店“山东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山东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
周村烧饼用料简单,只需用面粉、芝麻仁、食糖或食盐即可制成。它以薄、酥、香、脆而著称。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原料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周村烧饼成败的关键。其核心在于一个“烤”字,烤主要看火候工夫,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若非高手,掌握不好烤的技艺,烧饼质量就难保上乘。
济南: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亓氏酱香源,该老字号起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据《莱芜市志》记载,创始人亓宗尼于1844年弃考从商,经营亓家菜馆,至今已传承七代。
亓氏酱香源制作食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制作具有独到之处,最主要就是讲究固汤、安食。所谓“固汤”就是选用新鲜的牛(猪)骨、鸡、鸭,武火开、文火炖,待到一定火候再加入去腥佐料,去骨、去渣、提汤,此所谓“大汤”。
亓氏酱香源历经百年传承,形成一套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的制作流程,比如具备地域特色的“一问一答”。“制作酱肉前,先要精选原料,掌门人选料时进门就高声问道:‘鲜吧?’采购肉料的伙计高声回答:‘鲜的!’加工时,问伙计:‘净吧?’加工制作的伙计回答道:‘净的!’,之后在下锅、肉熟起锅等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程序,当听到“起咧,起—咧,起——咧!”的声音时,附近的人们就知道亓家酱肉做成了。
青岛: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山东青岛,只要一提猪蹄,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流亭猪蹄”。流亭猪蹄是青岛特色美食之一,因产自城阳区流亭街道而得名。该美食色泽鲜亮、味道清爽、口感软糯,有“天下第一蹄”的美誉。而在众多流亭猪蹄品牌中,又以“周氏流亭猪蹄”最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