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年,75岁的李勣攻克平壤,俘虏高句丽王高臧,立国705年的高句丽宣告灭亡。50多年前,隋炀帝动员全国的力量,接连三次征讨都未能遂愿,如今,他的愿望被姨妈家的人实现,他总算可以含笑九泉了。
对中国人来说,高句丽既是一个十分熟悉,也是十分陌生的国家。我们对高句丽感到熟悉,是因为它经常和隋朝、唐朝进行战争,隋朝还因此衰落和灭亡。我们对高句丽感到陌生,是因为它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古朝鲜国家,而实际上,它是一个由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高句丽起源于中国东北,当它强大起来后,它所占领的朝鲜北部,事实上也是中原王朝的直辖地。
国家初创,臣服汉朝
前37年,一个名叫朱蒙的扶余王子逃离自己的国家,来到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建号高句丽,以高氏为国姓,后世著名的高句丽国由此诞生。
有关朱蒙的出生,有一个类似《封神榜》中哪吒出生的神话故事。话说东扶余王金蛙在太白山偶遇河伯之女柳花,两人一见钟情,金蛙于是把柳花带回宫中,藏了起来。柳花被日影上身后,遂怀身孕,十个月后,柳花产下一枚大卵。金蛙本想扔掉这枚大卵,怎奈这枚大卵气场太强大,猪马牛狗皆不敢吞食,就连百鸟也要保护它,金蛙无奈,只好又把这枚大卵还给柳花,柳花精心照料,一个小男孩破壳而出。这个男孩骨骼精奇,不同凡人,他的名字便叫做朱蒙。
朱蒙长大后,精通射箭,百发百中,却也因此遭到兄弟们的妒忌和谋害。朱蒙得到母亲的警告后,立刻带人逃离东扶余国,抵达纥升骨城,于是另建了国家。
壁画上高句丽人狩猎的情景
初建的高句丽实力弱小,归汉朝治下的玄菟郡管理。玄菟郡连同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是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设立的四个郡。在这四郡及其周边,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除扶余、高句丽外,还有挹娄、沃沮、鲜卑、濊貊等,此外,生活在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亦归乐浪郡管理。
这么多民族汇聚在一起,摩擦难免,战争不断,高句丽的处境十分凶险,而对它威胁最大的当数扶余人。出人意料的是,高句丽刚一建国就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东明圣王高朱蒙、琉璃王高类利父子的统治下,高句丽屡败沃沮人、鲜卑人、扶余人,使高句丽在强敌环绕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
初建时的高句丽及其周边民族
3年,琉璃王从纥升骨城迁都国内城,并筑造尉那岩城(后改名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PS:据《三国史记》记载,琉璃王在位时期,一部分高句丽王室南迁,在朝鲜西南部建立百济国,以扶余为国姓。
挑战汉朝,扩张疆土
琉璃王死后,其子大武神王高无恤即位。大武神王在22年北伐东扶余,斩杀东扶余王带素,在中国东北巩固了高句丽的统治。而后,大武神王南进朝鲜半岛,在26年灭亡盖马国,降服句茶国,又扩张了高句丽的疆土。
高句丽实力渐涨,大武神王野心膨胀,他于是向汉朝开战,在37年直接攻占了乐浪郡。当然,汉光武帝并没有坐视高句丽的扩张,他早在28年就派辽东太守讨伐过高句丽,高句丽军虽然骁勇善战却不是汉军的对手,大武神王接连战败,最后只能保守尉那岩城。大武神王和辽东太守对峙数月后,兵粮耗尽,这时,大武神王故意给辽东太守送去鲤鱼和美酒,以显示城中粮草丰足,还有守城的能力,辽东太守见状,顺势退兵,高句丽转危为安。大武神王养精蓄锐,对乐浪郡早已垂涎三尺,如今终于如愿。
44年,汉光武帝再次讨伐高句丽,一举收复乐浪郡,并与高句丽以萨水(今朝鲜清川江)为界,规定萨水以南属汉朝管辖,萨水以北归高句丽统治,限定了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
壁画上的高句丽重骑兵
太祖大王高宫在位时期,打破汉朝的限定,继续在朝鲜半岛进行扩张,他先是在56年讨伐东沃沮,后又攻取东濊一部分地区,拓地至大海,并迫使扶余国称臣纳贡。
太祖大王自恃国力强盛,屡次进攻汉朝的辽东郡和玄菟郡,结果在121年招致幽州刺史、玄菟太守和辽东太守的联合进攻。太祖大王在前线派人向汉军诈降,暗中派军队偷袭玄菟郡和辽东郡,迫使汉军退兵,再次使高句丽转危为安。此后,汉朝多次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皆能化险为夷,牢牢确立了自己海东强国的地位。
对抗群雄,国力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