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宋和西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东方传奇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两宋时期或许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最弱薄弱的一段时期。秦朝的虎狼之师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统六国汉朝的军队可以开疆拓土,沉重打击匈奴。唐朝的军队可以将通过战争让周围的国家俯首称臣。明朝的明朝的军队可以将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宋朝军队,夺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河西走廊,消灭不了占据云贵高原的大理国。
这主要和宋朝的体制有关系。北宋由于经历了唐朝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之后,开国皇帝赵匡胤深知武将的权力必须要受到节制,否则就可能对自己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毕竟,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北周大将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虽然消除了北宋武将叛乱的可能性,但是直接导致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不足。号称规模达到八十万的禁军,选拔标准竟然是以样貌优先,军事能力其次。加上没有太多的展示,对于军队的压制让军事训练废弛严重。这种政策最终让北宋皇帝自己尝到了苦果。二十万禁军打不过几万契丹残兵,也成为了一个笑话,让后人耻笑。
可是,在对比北宋初年的地图和北宋末年的地图之后笔者发现,北宋的疆域整体是在扩张的,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甚至一度将西夏推向灭亡的边缘。这是怎么做到的?
撑起北宋半边天的西路军
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北宋有一支军队叫做西路军,但是要是提到杨家军与杨家将,那必定是如雷贯耳。北宋西路军和中央的军队并不一样。北宋的国防军尤其是拱卫京师的禁军选拔标准以相貌俊秀为主,军事才能为次。这点笔者个人认为可能是在交战的时候,样貌俊秀能够让军队整体看上去有区别于其他军队,更有一种帝王之师的感觉。
而西路军的选拔方式非常的不同。西路军主要分为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以及青涧城种家军。听名字就可以知道,西路军最大的特点是世代相承。家族世世代代从军,积累的作战经验以及统帅军队的实力远远不是北宋中央的禁军所能相比的。除此之外,驻扎的地区位于北宋和西夏交界的边境,位于现在民风非常彪悍的陕西。连绵不断的战争让这支军队被打造成北宋实力最强劲的军队。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北宋的禁军无法打过方腊的军队,只能依靠西路军。
让西路军被朝廷重视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宋仁宗继位的第二年,李元昊派出十万大军进攻北宋。兵分两路以及突然袭击让北宋中央措手不及,急忙派出禁军前去阻挡朝渭州发起进攻的西夏军队。但是,由于北宋禁军对于军事训练的不重视,以及对武将的抑制,战斗力羸弱的北宋禁军根本没有实力阻挡直捣关中地区的西夏军队。要不是北宋西路军在原州知州景泰的率领的西路军英勇作战,彻底消灭了另一只部队。否则,西夏钳形攻势进攻关中地区的美梦很可能就实现了。
北宋为了报复西夏,集结大量军队进攻西夏,军队被分为五路,分别进攻各自的军事战略目标。军队规模庞大,进攻的突然性也在战争初期收获了大量的战果,西夏大量的城池落到北宋的手中。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北宋军队实力不济的问题让五路军队的进攻无法取得更多的进展。加上糟糕的后勤补给以及进入冬天之后,气温骤降。没有冬季作战准备的北宋军队遭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西夏军队作战优势尽显。北宋军队不得不班师回朝。
正是由于这个时候进攻频频受阻,让北宋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法,既能够蚕食西夏的土地,又能够避免自己军队的大量损失。堡垒战术横空出世。
堡垒战术
堡垒战术其实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通过修建大量的堡垒,成为一个个军事据点。形成长链之后,达到可以将西夏军队阻隔在北宋土地之外的目的。
但是和近代的堡垒战术不同的是,北宋的堡垒战术和近代的马奇诺防线的原理完全不同。近代的马奇诺防线最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军事堡垒,加上大量的武器装备,从而达到防御敌军进攻的目的。自己本身并没有生产粮食的能力。但是北宋的堡垒战术则完全不同。由于北宋的财政充足,于是下令给西北边境的百姓,命令他们将自己的村落修筑成堡垒。在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能够作为一个强劲的军事存在,能够阻挡西夏军队的袭扰和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