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第一次意义上的统一,施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汉武帝北伐匈奴,南平南越闽越,于西南设郡,开边兴利,继往开来,他们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那么秦始皇和汉武帝有的治国政策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秦王嬴政即位时,因为前几任秦王文功武治,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国库充盈,嬴政登基后清扫完国内势力后便汲各家所长,任用李斯、王翦、蒙恬等人,对六国进行残酷的打击,战争经常发生,最后统一了六国,建立起大秦帝国。
而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任皇帝,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库充盈,国内基本上没有大的矛盾,于是武帝便将眼光转向了匈奴,汉初"无为"的治国方针确实给汉朝及各少数民族之间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和联系,为以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创造了条件。但是这种政治制度也助长了西北边疆和匈奴贵族的贪婪和掠夺,给边疆的汉朝官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时刻威胁着西汉政权。武帝为了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采取抗击和征抚的政策,北伐匈奴,迫使匈奴北迁。
2.秦始皇时期国内政策严苛,百姓劳役赋税非常繁重,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采取董仲舒的计策,宣扬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武帝时期虽然减少了人们的赋税,但是因为连年战争,最后经费还是转嫁到了百姓身上,而且以张汤、赵禹为首的酷吏,使得武帝统治时期律法严厉,民间纷乱四起,武帝派人镇压,冤死的人不计其数。
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爱好,喜欢巡游,秦始皇时期,从统一的第三年起,他便开始巡游,共巡游四次,跋涉名川大山,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每到一次便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巡游车队连绵十几里路,劳民伤财。
而武帝更甚,先后出巡十几次,他北至朔方(内蒙古)阅兵,向匈奴炫耀兵力,南下登中岳嵩山、泰山封禅,行程达一万八千里,沿途所赐帛百余万匹,钱以数百万计。
3.都想长生不老
秦始皇后期,巡游每到一处便让人去求长生不老药,最有名的就是徐福带3000童男童女出海寻药。
随着岁月的流逝,汉武帝感到日渐衰老,千方百计寻求补救,他可是想做千古一帝的人,开始迷信鬼神,寻求长生不老药。最有名的便是栾大,他往来海上见过先人,武帝将自己的女儿长公主嫁给了他,并赐他专门的方印,称天道将军,为武帝寻长生不老药。
还有很多很多地方,武帝和始皇的做法如出一辙。而为何汉朝能够免亡秦之祸呢?
武帝晚年因为巫祸之乱,戾太子、皇孙、卫皇后等等人都因此自杀,一连串的挫折打击到了武帝,他终于开始反思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在最后一次巡游求药无果后,武帝见农夫在田间劳作终于幡然醒悟,亲自到田间参加劳作。
于是便下诏书"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还发布"轮台罪己诏"向天下人民表示忏悔。任田千秋为丞相,大农业学家赵过为搜栗都尉开始发展农业,经过两年的努力,社会趋于安定。开启了后来的"昭宣中兴"媲美"文景之治"的西汉盛世。
秦始皇在最后时刻将立扶苏为太子的诏书下达,但是被赵高扣下,最后赵高和李斯合谋,赐死长子扶苏,迎立胡亥为帝,胡亥无道,李斯被杀,大秦朝被赵高玩完。
武帝也是病危托孤,将八岁太子刘弗陵托付给大将军霍光,为了防止太后干政,亲自逼死了太子生母赵婕妤,武帝去世后,霍光等人马上加强戒备,马上扶太子刘弗陵登基,断绝其他人的念想,并且与昭帝君臣信任,破坏了几次他人想颠覆汉朝的计谋。霍光一生为汉朝鞠躬尽瘁,为了恢复生产,发布了非常多有利于民的政策,对外采用和亲的政策,于是被武帝挥霍殆尽的汉朝又慢慢充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