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了一些文献,对于三皇的传说不尽相同,但流传最广的应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这里的“皇”字,本意为:灯火辉煌。有大、始、美等意思。
前文根据中国历史传说撰写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从此就开始有了人类。
根据上古的传说,华夏的人类是万物的生灵,继承着盘古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秉承着女娲善于思考,不断变革的理念。
但是人类终究只是大神的造物,会有生老病死,头疼脑热。在面对食物和疾病时也是非常的弱小和无助。甚至时常是野兽的猎物,在自然灾害前更是无能为力。面对如此的天灾兽祸,人们饱受煎熬,只有不断抗争不断思考不断地进步。
人类通过自己长期的摸索和积累,九州大地先后出现三位德才高人——伏羲、神农、人皇。正是这“上古三皇”创造了九州大地和华夏民族,让华人从此踏上历史舞台。
伏羲的故事有很多,包括始作八卦、发明网罟、造书契、取牺牲以供庖厨、制九针、创制历法、作琴三十六弦、继天而王、设立官员;创立并完善制嫁娶之礼、发明陶埙礼乐等,传说中,正是因为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洞悉天理。因此被称为“天皇”。
伏羲在不断地观察和研究饮水问题时,发现了葫芦,尤其是在对葫芦花的了解和认识中,形成了"花"的概念。因此他自称"花人"也即"华人",自诩为"能使用葫芦的人",比那些仍然使用兽皮、牛角、贝壳、龟甲、颅骨之类饮水的人们要高明高贵,这就是华人的由来。
神农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概就是“神农尝百草”了。然而《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
因此神农之所以被称为“地皇”是因为他制耒耜,种五谷,为农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传说中神农还通过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并且发明了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这就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泰皇"即指"人皇”。
查阅上古传说对于“人皇”的这个封号最为难以定夺,为了切合题目,也就选用了一个合适的方向。
史书上说,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出生于仙家圣地刑马山,他们拜仙人为师,后来共同出山治理中国。当时地皇已经衰败,天灾人祸横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滥,人类再次面临灭顶之灾。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大地为九区,每人各居一方,带领人类抗灾自救。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战胜自然灾害,使人类得以生存下来。于是他们在各自居住的地区建都立国,共称人皇。
至此,华人立世,九州初定。依据“二十四史”三皇五帝拉开中国历史的序幕,炎黄子孙登上舞台。此后,小编会根据“二十四史”,续写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纯属瞎扯,期盼来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