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年货,自然得先说“年”。
现在我们说到年,一般是把它当做一年的开始。但是,在还没有历法的时代,年在更多的时候,指的其实是一轮劳作的终结。
为了感谢这一次丰收时神明的帮助,也为了祈求下一次耕种的风调雨顺,人们从一种叫做“傩祭”的仪式上吸取灵感,举行仪式以酬谢神明。
源自先秦的上古傩祭 图源: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如同《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对“春节”一词的诠释:“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
也就是说,当庄稼收割完毕,人们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赐予的仪式,就是最初的春节。
傩戏面具 象征着自上古以来,人们对未知神灵的想象和恐惧,图源:西安交通大学艺术博物馆 摄影:黎荔
只不过,由于先秦时期的历法尚未统一,岁首的起始时间不一定是在农历正月初一。
但是,基于大家都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祭祀也大多位于年末。因此,这种祭祀可以看做是年的起源。而人们为祭祀做的一些准备,也正是年货的开始了。
至今,我们仍有春节祭祀的传统 图源:悠然岁月
除此之外,人们为丰收了举行的宴会,也有着相同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算作上古春节的源起之一。
据《诗经·豳风·七月》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人们用丰收的五谷酿成芬芳的美酒,寓意祝福人们健康长寿。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农业生产已经结束,备上两壶上好的美酒,宰杀肥美的羔羊,与亲朋乡人们一起聚集公堂举杯畅饮,恭祝万寿无疆。
不吃点好的怎么叫过年 图源:摄图网
由此可以窥见,西周时,人们为了扫尘、宴会等仪式习俗,会筹备美酒羔羊等食物,也算是某种另类的年货了。
除此之外,关于年,还有一种说法。
上古时期,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冬天天气寒冷,粮食匮乏,早春时期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
每到这时,家中的老人小孩更容易生病,人们会担忧会不会是鬼神作祟导致。
人们想象中的年兽 图源:网络
要不怎么能说是过年呢?只有面对不好的东西,我们才要“过”掉它。为此,人们就想出各种过年的办法,我们熟悉的挂春联、贴门神等年俗就是由此而来。
上古先民有桃能驱鬼的信仰,他们用桃木制作各种桃茢、桃弓、桃弧、桃梗、桃人来驱除邪祟。后世立门神的前身就是先秦时期的立桃弓、桃梗、桃人。
桃树:嗯,我也不知道我居然这么厉害,可能是因为我春天第一个开花?图源:昵图网
只不过,这时的人们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年俗礼仪,筹备的年货也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储备的粮食,最多加一两节辟邪的桃木。
但是先秦是年节礼俗酝酿的时期,诸多元素尚处于积蕴状态,为汉魏年节习俗的定型及唐宋等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吃好!喝好!玩好!
春节习俗的诸多元素虽在先秦已经形成萌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还是没能顺利孕育成真正意义上的年节。
而当时代走向统一,年这一重大事件,也终于拥有了一个确定的位置——正月初一。
下一篇:初冬古诗鉴赏10首